.

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的蓝塘样本

年5月16日早上8点半,随着多位患者平安转运至新院区,医院(蓝塘镇中心卫生院)完成整体搬迁,服务8万余乡镇居民62年的老院区停止接诊。

作为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新医院建成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为医院,占地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张,能开展泌尿、普外、妇产、肛肠等传统及腔镜微创手术,为蓝塘镇及周边居民提供诊疗康复一体化健康服务。

“新院区带来的不仅是紫金医疗格局的巨大变化,更将让蓝塘镇及邻镇、邻县20万人的健康梦照进现实。”站在宽敞明亮的门诊楼前,院长曾钢锋对未来发展充满了憧憬。

硬件建设

河源市的地图看起来像一个倒梯形,紫金县就位于最底部,与惠州、汕尾等地市接壤。这个曾位列省级重点扶贫的特困县有82万多人口,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和健康需求。

“医疗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紫金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黄穗青说。十几年前,他的一位家人突发脑溢血,在当地治疗一段时间没有好转,有一天突然呕吐,他马上联系救护车,医院的床位,才成功保住了老人的生命。从此他就认定,医院也必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年,他从龙窝镇党委书记调任县卫生计生局,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包括选派曾钢锋出任蓝塘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曾钢锋大学毕业后就回到紫金县工作,做了多年一线医生,熟悉业务,医院办公室主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年到年,他在九和镇卫生院做院长,不到4年就把这家服务医院发医院之一。

“我刚到蓝塘镇工作时,医院员工只有人,年业务收入不到万,外科病房只有4个患者,妇产科一个月只有三五个产妇,内科和儿科并在一起,也没有多少病人,只能一边自力更生,一边寻求支持。”曾钢锋说。这个生于年的年轻人思维灵活,在医院受限于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时,多方寻求乡贤援助,升级院容院貌,引进人才,购买设备。

年,省里送来了盼望已久的政策和投入。

“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对于推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制度的落实,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说,当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入亿强基层,包括在全省4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县(市)选择一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成为医院,打造县域次级基本医疗卫生中心。

医院的选址有过两个方案。“我有个亲戚是龙窝镇人,就希望帮助家乡争取机会。”黄穗青说。紫金县县域内住院率当时仅为67%,患者很多流去惠州、深圳,选择县域南部的蓝塘可以守住西大门,提升县域内住院率。

这一计划随后得到紫金县、河源市党委、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认可。根据计划,蓝塘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后,将充分增加县域医疗资源供给,医院一左一右,使城乡居民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院发展至关重要,要方便群众就医,还要考虑区域发展等。起初选择的位置因为占用良田被否决,为了找到合适的地址,黄穗青和曾钢锋两人走遍了蓝塘镇。走到一个叫盲肠岗的位置时,因为有一片泥巴路,汽车陷在泥里一个多小时。

“可能就是缘分。”黄穗青开玩笑说。且不说地名的巧合,这里正好有一块2万平方米的空地,离高速公路只有1公里,紧靠县道,而且远离集市等容易堵车的位置,患者就医和转运都方便,“这块地是一家企业的综合用地,医院,老板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没有任何犹豫。”

在收获之前,是许多人的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招标、规划、建设,一切有条不紊地迅速推进。年底,新院区部分科室投入使用;年5月16日,全部投入使用。

“新院区格局清晰,分为门诊医技楼、住院综合楼、感染楼和后勤楼,门诊医技楼与住院综合楼有连廊相通,发热门诊所在的感染楼是单独的一层。”曾钢锋说,从建筑面积上看,医院从原来的4平方米扩增至4万平方米,增加了近9倍。

▲疫情发生后,医院按三区两通道建设了标准化发热门诊,并于年9月30日投入使用,已为0多名发热病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病人可以在发热门诊内实现就诊、缴费、检验、取药、核酸检测等一站式服务

医院变大了,床位也变多了,开放床位从原来的张增至张,病房基本上为双人间、3人间,也有少量的多人间,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宽敞的住院环境。每个病房都安装了空调、有线电视、中心供氧等现代化设施,可以满足不同就医人群的需求。

“新院区的很多规划设计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黄穗青说,人性化设计让就诊更舒适。医院还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特别紧急的情况可以启动空中救援,15分钟直升机就能飞来,40分钟飞到广州,最大限度地护航生命安全。

人才队伍建设

现在,医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人数65人,注册护士人数70人,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员9人,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副主任医师以上)7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3人。

“我是以谈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曾钢锋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这项工作的难度和他付出的努力。接手蓝塘镇中心卫生院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引进人才,医院支医的医院(医院)退休医生赵锐敏就受邀继续下沉到镇,一手把卫生院的妇产科带了起来。

年底,一个让曾钢锋喜出望外的消息传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广东省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实施方案》,面向全国选聘名退休前医院工作、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47家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担任首席专家,全职工作3年,医院建设特色专科。

在曾钢锋的努力争取下,他聘请了两位首席专家。其中普通外科首席专家陈钢也来自医院,是普通外科及胃肠外科主任,是赵锐敏结束帮扶前推荐的。

陈钢本来决定退休后不再接受返聘,安心在家赡养90余岁老母亲,为此拒绝了医院,但最终拗不过曾钢锋,“他不断地打电话,说明他们的困难,请求我去帮助,到后来我都不好意思了,答应前去看看,然后就留了下来。”

在他的帮助下,医院的普外科快速发展了起来。“现在一年能做几百例手术,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做,与以前相比,确实有了很大的不同。”

带教也是首席专家的工作重点之一,“只要不安排手术,我都会尽量给他们上课,结合病例,从最基础的讲起,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陈钢说,为了培养这份热情,身为中华医学会深圳疝与腹壁外科专委会副主委的他还将一场学术会议安排在蓝塘。

不久后,陈钢的老同事陈庠伦也被聘请为骨外科首席专家。在他们的帮助下,医院的专科建设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了更加细分的倾向,外科有了骨外科、泌尿外科等,医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慢慢有了专科倾向,对医院的发展有很好的影响。

打开曾钢锋的电话通讯录,有不少本镇及邻镇医生、医学生及其家人的联系方式,这是他引进人才的突破口之一,“我们的影响力还比较小,就打感情牌,打电话跟毕业生聊,跟他们的家人聊,医院来。”

每年,曾钢锋都会安排分管副院长带队到周边一些本专科院校,有针对性地招聘紫金县特别是蓝塘籍的毕业生。他也会通过自己的同学、朋友搜寻本地学生信息,第一时间打电话邀请。

黎静芳是广东医科大学的影像专业本科生,年才毕业,但现在已经入职。拿到她联系方式的第一时间,曾钢锋就一次次发出邀请。“为了引进她,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位年轻的院长说,他还邀请黎静芳的父亲、医院参观交流,最终打动了这一家人。

也有不少医生去而复返。年,从大学本科毕业的陈立婷曾在蓝塘镇中心卫生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医院的妇产科服务水平低,我就离开了。”陈立婷说,有一天她突然接到曾钢锋的电话,“曾院长告诉我,医院正在升级改造,他希望我能回来带动妇产科提升,正好我也想为家乡父老做些事,就回来了。”

医院半年后,陈立婷就被安排至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培训了6个月。“我们很多医生都派出去培训过,长的半年到一年,短的3个月。”只要医生愿意学,曾钢锋就肯送出去。曾被他送医院学习的朱贤彬,如今已经担任了科主任,把年轻的中医康复科带成了明星科室。

▲朱贤彬为患者检查

同样去而复返的还有妇产科特岗专家刘惠兰。她曾在蓝塘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了13年,后调任紫金县妇幼保健院。年7月,刘惠兰从妇幼保健院院长位置上退休,然后被请回蓝塘,“我与曾院长签了5年合同,把我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

今年10月5日,医院又一细分专科——血液透析科开科。这是曾钢锋念念不忘的一件事:“以前蓝塘及周边患者做血透要到惠州去,光路上就要3个小时,报销比例还更低。如果我们能把血透做下来,能方便多少老百姓?减轻他们多少负担?”

开科筹备从8月开始,曾钢锋邀请下沉帮医院派出肾内科主治医师盘美泽出任科主任,全职技术指导一年,医院肾内科护士长李秋梅为护理技术指导,同时还派出5名医医院学习血液透析技术。

“开科当天,我们便为9名病人进行了血液透析,还开展了无肝素透析技术、B超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术等。”盘美泽说。11月24日,在他的指导下,血液透析科为1例尿毒症患者行右颈内静脉带涤沦套遂道导管植入术,“这种高级别、高风险的手术能在乡镇卫生院开展,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盘美泽介绍,医院设备和人员能力允许的手术、治疗方式都开展起来,即便他结束帮扶离开了,血液透析科也能健康运转。

▲窗明几净的中医馆

信息化建设

不久前,67岁的何伯因为头晕去医院就诊,出门时,多了个24小时在线的“医生朋友”——门诊医生输入患者信息后,系统弹出了一个建档卡,提示何伯尚未签约家庭医生。医生详细给何伯介绍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告诉他可以选择现场和自己签约,也可以去家庭医生服务区挑选自己信任的团队签约,何伯欣然应允。

▲家庭医生为患者办理签约

“医生说,有头疼脑热都可以找家庭医生,他们会给我们提供健康咨询、饮食建议,还提醒我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很实用。”何伯高兴地表示。

在签约家庭医生的同时,何伯的健康信息也实现了深度共享: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调取他在家庭医生签约平台的信息,了解他的既往病史;家庭医生也可以获知他近期的就诊住院情况,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管理和慢病随访等服务。

何伯的顺利签约和未来的切实履约,得益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三通”:医院HIS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基层公共卫生系统实现互通。“三通”的实现是打破信息孤岛的一次重要尝试。

“只要有想法,就会有做法。”回忆“三通”的坎坷之路时,曾钢锋不无感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慢病呈现攀升趋势,面向家庭和社区,为居民提供长期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在改善就医环境与均衡医疗资源中身负重任,但因为信息系统割裂,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导致家庭医生签约和履约能力受限,一直是让基层困扰的难题。

曾经的蓝塘镇也是如此。从年出任院长,曾钢锋就想打通壁垒,但因为诸多因素掣肘,一直未有明显进展。

改变的契机就发生在不久前。年11月,省卫生健康委规划处处长、强基办主任甘远洪带队赴医院调研,听取曾钢锋的汇报后,当场提出,会将情况如实反馈到省里,为医院打造一个三大系统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医院要发展,就要全面走向信息时代。”甘远洪认可了曾钢锋的思路,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12月1日起,在省卫生健康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医院通过信息化升级建设,成功实现信息系统“三通”。

“信息互联互通对我们帮助太大了!以前家庭医生签约困难重重,现在,看病的患者如果没有签约,系统会自动提醒,我们的医生就可以跟患者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院信息科主任兼医保科主任邓燕红介绍,医院有8支家庭医生团队,家庭医生管理的居民健康数据将即时上传,医生可在HIS系统直接查看,并在基础诊疗过程中完成随访和视触叩听的基本体格检查,在系统记录。

“医院发展十分重要的支撑,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钢锋介绍,医院一直在拓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三通”之外,该院还有“三亮点”:人工智能医生助手、电子健康码、眼科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医生助手让数据录入实现模板化,以前医生需要手动输入的内容,现在可以直接勾选,既为医生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准确率。电子健康码则让居民拥有健康身份证,从预约、挂号、看诊到检查检验、付费、取药、看报告,都能刷码解决,提高了就诊效率。

11月中旬,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提供仪器,并免费培训医生3个月后,眼科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医院顺利应用,医院的眼科疾病筛查有了“AI医生”,弥补当地人才不足困境,提高眼科疾病诊疗效率和准确率。

▲医生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患者筛查眼科疾病

医院还积极利用远程医疗平台,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破解人才缺乏和技术不足的难题。曾钢锋介绍,该院已接入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了省、市、县、镇四级医疗机构和病区的互联互通,患者在病医院专家实现实时、可视对话。

“医院是紫金县乃至河源市医疗版图上崛起的崭新坐标。”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吴景赠说,该院基本满足了蓝塘镇及周边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相关专科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等需求,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在本刊记者探访过程中,一位慢阻肺患者道出了很多居民的心声,也是对该院医生的最好褒奖:“医院的环境变好了,医生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以前这种一两天看不好的病,我们都要去惠州或者河源,现在我们不用走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花费也少,这是一件大好事。”

强基层、保健康

广东47家中心卫生院

实现6大全面升级

广东卫生在线马上与你一图读懂

主笔|宋炳军记者|廖维佳岳超群

编辑|方羊周艳梅责编|张秀丽

来源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文末说点心里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