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目之所及,处处生机勃发。村道干净整洁,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瓜果飘香,勾勒出乡村的诗意生活;红色墙绘、历史展馆,与青山相得益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追寻革命先烈的脚步、感受美丽乡村的魅力。
茶农在仙湖茶园基地采摘茶叶。
新民村是原省定贫困村,也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经过帮扶,该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赓续红色血脉,发展“绿色经济”,红土地培育着新动能,老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承红色精神
推动乡村蝶变
走进新民村,一幅幅“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乡村振兴”“红色火种薪火相传”等墙绘,彰显了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下,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上莞镇有河源地区的“小瑞金”之称,曾是粤赣湘边纵队重要活动根据地之一,是九连地委和粤赣边支队、九连地区最早成立的县级人民政权——河源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地和常驻地。新民村位于上莞镇中心区域,属于革命老区村,是原中共河西县委所在地和“边纵”重要活动地。据史料记载,年秋,上莞镇建立中共党小组;年冬,在新民村君陈小学成立中共党支部;年9月,后东特委批准河源实行小县小区制,以东江河为界,建立中共河西县委,县委机关曾设在君陈小学。程光、郑重文、黄绮芬、张基、魏杰、田观旺等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学校开展组织生活和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培养了一大批党的优秀后备力量。
百年沧海桑田,革命精神激励后人。“干好事业关键在党,要充分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驻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郑民良表示,近年来,新民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干部和工作队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因地制宜,打造融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生态康养休闲于一体的“升级版”新业态。
近年来,新民村高标准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文体广场、村道硬化、路灯亮化、排洪灌溉、污水处理、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新民村乃至相邻村的生产生活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便利。
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是实现脱贫奔康的密码。如今,君陈小学旧址上建起来的中共河西县委旧址展览馆,展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民村涌现的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和一批珍贵文物。为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新民村以修复中共河西县委旧址为主线,挖掘红色文化,建设红色展厅、党建长廊、旧址公园,传承和弘扬红色传统和为民情怀,打造了一道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与家风教育于一体的亮丽风景线。
同时,新民村还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让新民村的党建元素、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飞地产业帮扶”
助农致富奔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发展产业上,不靠山,不临水,资源匮乏的新民村并无优势,而邻村的仙湖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是全国名优绿茶产地之一。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把目光投向了邻近的仙湖村,设法让新民村村民也能“拥有”自己的茶山,发展市场稳定、经济效益明显的仙湖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年底,由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出资万元,新民村收购位于仙湖村的82亩仙湖茶园基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把新民村相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纳入其中。年,该基地收获了干茶斤,其中春茶斤。近年来,该基地茶叶产量稳步提升,年营业额稳定在70万元以上。
郑民良介绍,这种模式称为“飞地产业帮扶”,即突破地域、资源局限,借邻村之力,为新民村经济“造血”。目前,该基地累计分红超万元,村集体收入逐年提升。同时,帮扶单位还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多措并举,以国资分红+产业分红+发展种养、加工产业等方式,提高村民收入。
脱贫奔康,经济发展,景色宜人,新民村先后荣获“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全市文明村”等称号,也是河源市首部高清扶贫纪实电影《厚土之上》唯一拍摄地。新民村有了名气,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红色沃土实现绿色崛起。(来源:河源日报)
责任编辑:李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