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村破茧蝶变,百万贫困人口脱贫丨广

北京皮炎最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3932.html
<

观天嶂山脚下,螺洞河汩汩向前穿山坳而过,流经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一河两岸山水相映,岸边古朴民居焕然一新、村道干净整洁,每逢大寒时节,漫山遍野的梅花盛放,缤纷绮丽。10年前,这个常住人口还不到人的贫困村,经过脱贫攻坚战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如今已成为游人如织的“世外梅园”。

螺洞村河清岸绿

大寒时节,螺洞村漫山梅花盛放

这10年间,广东精心构筑扶贫大格局,为全国脱贫攻坚战贡献“广东力量、广东智慧”。年,广东开展第二轮“双到”扶贫,3年来,帮扶贫困村项目7.06万个、贫困户项目.9万个。年,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广东进入精准扶贫“新战场”,启动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程。历时五年,全省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螺洞村的蜕变正是精准扶贫时期全省个省定贫困村的缩影。如今,昔日的贫困村变“短板”为“样板”,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新村建设”两手抓的奔康之路,“贫困村”纷纷变身为“风景区”,实现了“后队变前队”,人居环境大改善、富民产业大发展。

贫困村变身“风景区”

“年我返乡选任村两委干部之前,村里没什么人回来过春节,坐在家里都能闻到河道里的垃圾臭味!”螺洞村村支书彭成参在回忆中感慨道。螺洞村历来就有种植青梅的传统,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优越,但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随着人口外流,村里逐渐的“空心化”,环境也愈发“脏乱差”。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成为摆在螺洞村面前的重大课题,而仅靠留在村中的老弱妇孺远远不够。

藏在记忆中那酸涩回甘的青梅味唤醒了游子的故乡情。年,7名外出乡贤回到螺洞村,创建了汕尾市首个村级股份制公司,全体村民以土地、梅园、现金等形式入股,共同开发生态旅游业,并以8%的分红保障村民利益。年,螺洞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扶贫工作队正式驻村,迄今为止,陆续投入中央、省市县资金万元进行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等各项新农村创建工作。

螺洞村地处山顶盆地,梅花等多种蜜源植物丰富,具备发展蜂蜜产业的先天条件。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村民养殖蜜蜂,不仅注册了“世外梅园”蜂蜜品牌,还在村内建设了蜂蜜加工厂。通过种植青梅、养殖蜜蜂、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年“梅花节”期间,螺洞村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旅游总营收约万元,这一年正式实现脱贫摘帽。

螺洞村“世外梅园”蜂蜜

“村里34户贫困户中有6户都去县城买了农民房。”彭成参直言,10年前村民们是因为路不通、缺乏医疗教育资源无奈搬出去,现在则是赚到钱富裕了搬出去。

这十年,从无人问津的“野山鸡”一跃成为引人瞩目的“金凤凰”,螺洞村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梅花连片观赏基地,处处是风景、户户住新房。

螺洞村如今“处处是风景”

自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在广东,像螺洞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旅游区越来越多。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依托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通过修缮闲置校舍打造芦陵乡村旅游驿站、休闲广场和文化长廊,建设自行车驿站等,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结合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将村口亩废弃鱼塘改造成荷花摇曳、鹭影蹁跹的网红景点“白鹭湖”,每年6月还会举办莲花文化旅游节。

“红色村”擦亮新名片

时间拉回10年前,年,在第二轮“双到”扶贫中,深圳正式对口帮扶汕尾。10年来,各结对帮扶单位“一把手”亲自挂帅,年富力强的“第一书记”扎根一线,深圳向汕尾派出帮扶干部名,累计安排帮扶资金约95亿元,并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年,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教研部部长廖淑新成为驻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在他的初印象中,村里大多是几十年光阴的老房子,残破程度形容为‘断壁残垣’都不过分,环境也是“脏乱差”,年轻人大多外出珠三角等地打工,村内没有可增收的产业。

经过调研考察,扶贫工作队发现下埔村拥有多处红色革命遗址,通过全盘规划,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完善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工作队助力下埔村打造成为金厢滨海红色旅游景区。现如今,下埔村从一个省定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每年约30万人次到访的红色旅游村。

下埔村党建文化广场

下埔村通过墙绘弘扬红色文化

陆河县河口镇北中村也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的红色革命村庄,其下辖的宜笏自然村原名为“黄泥坑”,道路坑坑洼洼,连主村道都是泥路,村内杂草丛生,房屋老旧破败。自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办事处驻村帮扶以来,助力该村打造以红色教育、实践体验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建成了白马站、河口革命历史展馆、网红乐园等场馆。年以来,基地接待研学学生超1.8万名,带动当地消费超万元。

曾经的北中村宜笏自然村主村道为泥沙路、杂草丛生

现如今的北中村宜笏自然村旧貌换新颜

火炬村坐落于揭阳市揭西县莲花山脉南麓大北山下,始建于清朝,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是解放战争时期潮汕人民抗征队驻地。曾经的火炬村,又旧又破。精准扶贫时期,火炬村运用其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紧密结合,完成了司令部、后勤部、兵工厂、军政法庭、弹药库、医院、北山楼等革命旧址修复工作。年,火炬村被认定为揭阳市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基地,成为了粤东地区的一张“红色名片”。

文化资源活化,古村再现新韵,这是在脱贫攻坚路上广东省开展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带来的“蝶变”成效,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全省各地一个个革命老区贫困村褪去旧装,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

贫困户有了新奔头

10年前,广大省定贫困村的村民已习惯了“脚步向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奔赴城市。而现在,两轮“双到”扶贫加精准扶贫,从省定贫困村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巨变,产业帮扶力量的注入也为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天清气朗,在陆河县螺溪镇欧田村的生态农场上,一派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象,陈阿姨正和其他村民一起手持锄头在田间除草,“一天的工钱有块,不出门就把钱赚了!”她笑滋滋地说道。

年,由深圳市坪山区、汕尾市陆河县和华侨城集团三方共同打造的乡村田园文化旅游综合体——华侨城·螺溪谷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落地欧田村,将荒废耕地复活为田园农场,不仅吸引外出青年返乡创业,还聘请当地农民劳作,带动增收。

欧田村游客服务中心

“长期以来,螺溪人都跑去深圳从事建筑装饰行业,造成务工人员大量输出,欧田村也不例外,村内杂草荒地只有蛇鼠窜动。”螺溪镇副镇长叶国球坦言,该村当时面临着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人口生产技能缺失等问题。

经过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的帮扶,欧田村已投入万,整合流转余亩土地,从过去的农田撂荒、校舍废弃、杂草丛生变为当下拥有涵盖欧田书舍、农创市集、客家乡土美食餐厅、精品文化民宿、围屋会馆、生态农场、实景表演的“七大精品业态”。村民通过分红、租赁、就业、经营、销售等方式,每年可获得附带经济收入约万元。

华侨城·螺溪谷致力于打造“七大精品业态”

螺洞村河清岸绿

类似的探索早已出现。年,清远连州市丰阳镇畔水村便开始整合土地,盘活了亩土地发展花海观光旅游,并成立合作社让全村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吸纳周边村民就业。畔水村人均收入从年不足元到年的3.1万元,增长了3倍多。

除了文旅产业扶贫,广东还在全省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

在肇庆市四会市石狗镇,兰花成为脱贫路上开出的“金花银花”。年11月,石狗镇牵头当地农业龙头企业雅兰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兰花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与户、人精准扶贫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以扶贫资金入股,10%作为年收益,并推行“资金投入得分红、土地流转得田租、基地务工得报酬、托管经营得实惠、免费培训得技能、带动种植得收益”等六种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兰花产业带动脱贫。

据初步统计,精准扶贫期间,广东全省累计实施6.3万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62.8万人,个相对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3.5万元。截至年,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底的元增长到元,增长3.23倍。

严亮洪继宇

王伟正苏晓璇

戴弯弯

南方农村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