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子木
近日,一份《中国县域经济强》榜单爆火网络。
榜单研究机构是新华社《瞭望》周刊和赛迪顾问。《瞭望》是当年邓老批准的报刊,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公信力。
榜单发布后,在市场上引起一片喧嚣,众人议论纷纷,以自家入榜为傲。
例如榜首的昆山,年GDP为.16亿,经济体量甚至超过了诸如贵阳、太原、呼和浩特这类国家级省会城市,这种体量已经很难用三四线城市做等级划分。
其实相对于一二线城市,县域经济更能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的“底色”,因为样本量大,覆盖面广,较为平均,拿这个榜单来讲,研究对象是我国个县级行政区划。
于是,很多读者拿着榜单跑来问我,按照目前的人口流动趋势和城市战略,“强者恒强,弱者持弱”,未来是一二线城市的天下,那么我们这些百强县的房子可以入手吗?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未来房价走势是如何的?
下面子木帮大家做深入解读,看看哪些县域经济的未来值得下注。
1
各有所长
我先把排行榜放上来供大家参考。
年中国百强县,江苏省标红
这时候一定有人问,不是说的是县吗?怎么在榜单中出现这么多市,例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很多人不解。
其实榜单中的市,均是“县级市”,为什么存在“县级市”,可能需要几篇文章才能讲清楚,这里不具体展开。
简单来说,就是当初我们有一大堆县,经济发展好达到一定的门槛就“撤县立市”了,但在行政区划上依旧属于“县级”。例如昆山经济动力强,很厉害,但也不能作妖,还是得让苏州这个地级市代管。
接下来来看整体数据。
我们发现,江苏省上榜的县市数量最多,达到25座,占据百强榜单四分之一的比例。其中前五名,江苏独占4座,分别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市。
其中昆山市连续多年霸榜,被称为中国百强县之首。除了昆山以外,榜单前列的张家港、常熟、再加上太仓均来自于苏州。这也从侧面展示出苏州的综合经济实力。
总体来说,中国县域经济分为两大类,一是江苏,二是其他。
当然成就现在的格局,也源于一定的历史因素,早些年沿海地区经济起步,江苏一带受到国家政策红利扶持,乡镇制造业规模发展迅速,成就一方特色。
之后进入前十榜单的,还有福建的晋江市,浙江的慈溪和义乌,湖南省的长沙县。这几座县市所拥有产业在各行各业均占一席之地。
例如福建省晋江市是大名鼎鼎的“鞋都”,全球7.5%的鞋子都从这个地方出来;慈溪市是小家电之都,世界各种大型品牌都在这里有合作代工生产线;义乌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交易中心,家喻户晓;长沙县不用多说,和湖南省会长沙接壤。
你会发现这些百强县的产业结构,均代表了一方水土,是中国制造业实业的根基,更是解决了大量的普通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这就是县域经济的魅力。
2
此消彼长
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份榜单背后折射出的对比意义。
首先呈现的是“东强西弱,南强北弱”。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达,内地城市上榜者寥寥无几,尤其像山西、甘肃、宁夏等中西部地区无一上榜。
很多人说,南面也不是很强啊,你看经济强省广东也没几个百强县。其实这也跟地方政策有关系,近些年,广东省大兴“撤县设区”战略,早年间很多百强县纷纷纳入地级市的范畴。广东省关于县这个单位在纷纷消逝。
如果按照中国百强区做排行榜,广东可以和江苏、浙江平分秋色。
第二个依然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如果你翻开10年前年的百强县名单,明显可以发现,当初名单上的名字,和现在的没有多大的出入。
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战略效果并没有什么实际改变。
因为县域经济对基因的要求很大,这和人一样,有时候后天即使再拼命也比不上先天的出生条件。这是地理区位下,多年历史积淀和政策培育的结果。
其实相对于城市之间的较量,县域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因为产业结构相对简单,每个县市均有1~2个代表性支柱产业,这是吃饭的根本,多年以来存量博弈,水火不容。
例如晋江和莆田主要做鞋子,已经通过多年努力打造了全套成熟的产业链,效率高成本低,竞争力强,其他县市再去做鞋的难度就非常大,甚至连门槛都难以跨入。
那么产业链建造成功的未来会一直发展下去,而早年间没有起步的,现在再去参与竞争,已经为时已晚。
况且我们目前正在实施强省会战略和城市群战略,主张“做大做强”核心城市,这会非常不利于县市经济的二次发展,资源正在被强市不断虹吸,小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的流失。
所以很多人说,我们这个县发展不错,未来一定可以进入百强,然后撤县设市,成为大都市。这放在以前或许可以,放在现在只能说是不切实际了,除非像神木和鄂尔多斯那样,突然天降财富,从地底下挖出什么石油矿藏。
3
苛刻的佼佼者
那么哪些县市的楼市存在升值潜力呢?我们再把“年中国百强县”榜单拿出来。
根据这10年的变化,我们看看哪些县市在加速前进,哪些在后退,我们用过去总结的经验结合当下现状,倒推未来的发展形势。
年中国百强县,江苏省标红
可以看到10年前,江苏的县域经济依然十分彪悍。其实在年时,县域经济第一名不是昆山市,而是江阴市。江阴市放在现在也十分强悍,数据显示,年,江阴市全市上市公司48个,秒杀大多数中西部省会城市,被称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
但后来它的王者之位在年却被昆山取代,且一直在拉大差距,为什么?这就是城市群发展的结果。昆山、江阴同属于长三角城市群,但昆山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核心上海更近一些,在制造业强县之外,昆山还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卫星城。
所以上海的产业会优先让昆山承接,所有大型品牌的后厂也会设在昆山位置,为此还特地修了一根地铁链接昆山和上海。昆山不仅承接了产业溢出,同时还承接了魔都人口居住需求。房价更是水涨船高。
而非城市群中的县市,竞争力在与日俱疲,从10年对比图中也可以发现,例如山东的荣成市,10年时间,从第10名滑落至41,辽宁海城市从37滑落至99,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从41跌落至62……
所以总结第一条,在城市群中、强二线城市周边的县市可以投资,其中距离是第一参考要素,而且大都市旁边县市未来大概率会“撤县(市)划区”,也是房价的一个跳板。
记得年以后,全国掀起了一轮“撤县设区”大幕,西安户县、成都郫县、上海崇明县、大连普兰店市,杭州临安市,青岛即墨市都完成了这一转变,房价相应走高……未来还有更多的案例。
如果满足不了以上条件,其他的所谓榜单中强县市,只能满足刚需购房条件,没有任何投资属性。
这时候肯定有人质疑了,那么非城市群,非强二线城市周边的百强县就没有投资空间了吗?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下图是贵州省百强县仁怀市,仁怀市隶属贵州省遵义市,贵州茅台酒的故乡,酒企遍布城市角落,享有誉名。然而,它旁边便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市。
仁怀市虽然是百强县,但产业结构单一,酒企虽强,但不可能带来大量的高薪就业岗位。而贵阳产业结构富足,其中大数据产业还是全国二线城市中的佼佼者,城市发展红利足够,那么年轻人毕业后会选择省会贵阳还是隔壁的仁怀市呢?
目前县域经济普遍都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一大弊端就是待遇工资低,难以吸引年轻人,尤其是人才。唯一的破局就是让大城市带动升级产业。
4
不可违背的趋势
在房地产投资学中,相对于城市,县市的选择条件更为苛刻。
因为在城市群战略+人口大战中,作为产业结构单一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较为薄弱,而这又是未来地方吸引人口的一大要素。
未来地方房价取决于高薪产业带来的城市居民购买力和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在强者恒强的走势下,教育、医疗资源都会向大城市靠拢,形成正向循环,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而失去城市群战略的庇护的绝大数县市,均沦为传统意义上的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房子够住,人口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率,自然房价不可能和经济并驾齐驱。
所以身处百强县的购房者,要认清事实,不要被某些媒体以百强县为名,忽悠接盘,尤其是前几年以百强县为名进行房价炒作,房价飙到1万/平米以上的县市,基本都是投资禁地,韭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