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源全力做好水文章努力打造全省绿色发

当曙光初现,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在方圆平方公里的华南第一湖——万绿湖上洒下点点“碎金”。这里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更是河源实现高质量生态发展的重要载体。

坐拥绿水青山,探路绿色发展。

依托优质的水资源,不到一年时间,一座水经济产业园拔地而起,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水经济产业正在加速形成;一批高质量民宿环绕万绿湖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展示着全域旅游河源样本的强大生命力。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河源正在积极探索把生态好水变成经济发展“活水”的有效路径。

高水平保护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万绿湖

每年10月左右,万绿湖会迎来一波游览小高潮。不少游客是冲着一种极为罕见的、诞生于亿万年前的古生物——“桃花水母”来的。它半透明,状如桃花,拇指般大小,浮游于水中,柔软如绸缎,飘忽不定,煞是好看。

桃花水母要求水质洁净无污染,pH值介于6.4至8,水温维持在25℃至32℃之间。自年10月1日万绿湖尖山湖面水域首次发现桃花水母以来,人们在万绿湖已经6次观察记录到桃花水母的优雅身姿。在世界范围内,同一片水域多次出现桃花水母的现象并不常见。桃花水母现身万绿湖,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湖水的纯净。

成百上千的白鹭在水面上摇曳飞舞,是万绿湖的另一道风景。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监测鸟,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它们生活的地方,大多是水草丰美、空气清新的地区。近年来,白鹭成了河源的“常客”,除万绿湖外,河源的田野、湿地、山谷,甚至在闹市区的新丰江河段和东江河段,都有它们的身影。

万绿湖是首批“中国好水”五大水源地之一,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年到年上半年,河源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一湖碧水恒久美,这得益于河源多措并举深入打好碧水保优战的强力举措,让大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万绿湖。

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水浮莲打捞,打捞上来的水浮莲以重量或数量(篓)计费进行定期收购,实现了河湖治理与农民增收“双赢”。河源在全省率先创新探索开展的收购水浮莲试点工作,入选年广东生态环境“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到治理行动中。每逢节假日,人们时常能见到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成群结队,手持长夹子,拎着垃圾袋,行走于河源大大小小的河湖岸边,打捞垃圾、水浮莲等杂物。河源现有志愿者组成的民间河长余名、“河小青”1.4万余名,志愿服务足迹遍布万绿湖、东江、韩江等条大小河湖,他们日复一日地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母亲湖”“母亲河”。

产业发力

百亿级水产业加速形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高质量保护的前提下,靠着优质的水源,河源人做足了“水文章”。

“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是第一个被万绿湖的优质水源吸引而来的企业。年,农夫山泉落户河源,建立了在广东的第一个生产基地。目前其已成为年产值超20亿元、年纳税超亿元的龙头企业。

河源人算了一笔账:每卖给农夫山泉一吨水,可以创造元的GDP,带来元的税收收入,以及1元的原水费。发展水产业不仅效益好,还能带动居民就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水产业,一直都写在河源产业发展的蓝图上。

年11月,河源市举行水产业规划发展与水经济产业园建设发布会,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建设正式启动。年12月,河源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吹响了“加快培育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的号角。

河源水经济产业园建设启动仅一周,便迎来首个签约落户的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的华润怡宝项目。今年3月,今麦郎饮品(河源)有限公司货值超万元的设备顺利进口落地。

如今,走进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可见推土机、卡车在工地来回穿梭;在今麦郎饮品(河源)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吊塔林立,重型卡车川流不息,主体建筑拔地而起。不远处,农夫山泉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自动化生产设备有条不紊地过滤、杀菌、灌注,一瓶瓶饮用水在传送带上列队输出……

发展水产业,政府强力助推。今年6月,河源市商务局组织人员前往深圳考察拜访水经济产业企业,鼓励在深食品饮料企业到河源参观考察。河源市生态环境局提前介入,实行并联审批和“容缺后补”制度。最近,河源还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到维他奶、百事可乐、达能等企业上门招商,加强与众多意向企业进行市场对接。

笔者进一步采访得知:年,河源市共有水经济产业规上企业1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1%;今年,河源市共有5个水经济产业在建、签约重大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5亿元;到年,力争全市水产业年产值超亿元。

文旅赋能

乡村文旅、民宿产业融合发展

“拉开窗帘就是水光潋滟、千里碧波。在这里看落日、吹晚风,喝一杯小酒,卸下满身风尘。这样的‘仙境’就在从广州坐高铁不到三小时就能到达的万绿湖。”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来自广州的青年设计师墨白在朋友圈“晒”出他的新发现。

事实上,几乎每天清晨,伴随旭日东升,距河源中心城区仅二三十分钟车程的万绿湖风景旅游区就会热闹起来。尤其是随着赣深高铁通车,一度“躲”在群山中的万绿湖对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来说变得近在咫尺,成为全省热度居高不下的旅游目的地。

人流的涌入带动民宿产业的发展。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李远飞告诉笔者,河源全市现有民宿约家。围绕着万绿湖、东江两大区域,已出现民宿带状集群发展的雏形,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政府与民间均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河源民宿普遍突破了“住宿”单一功能,转向“住宿+乡村文旅”融合,初步走出了一条“民宿微景区化+亲子、团建、研学、文创、电商”的河源民宿特色发展之路。

湖岛好看,民宿好住,湖鲜更好吃。每年禁渔期结束,万绿湖畔的东源县新港镇码头周边就会变得车水马龙。翘嘴鱼、桂花鱼、鲶鱼、河虾……一艘艘满载而归的渔船靠岸后,新鲜的食材会被迅速送到新港镇碉楼社区美食街上的众多美食餐馆,成为一道道美味佳肴,呈现在食客面前。由此演变而来的碉楼社区美食一条街,也成为当地人吃起“旅游饭”的重要载体。如今,在这里聚集的餐饮店已达43家,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湖鲜,成为万绿湖旅游的重要项目之一。

借助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河源正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万绿湖风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切入点,依托好山好水,深入推动人文客家风情游、红色景点生态游、好山好水生态温泉游、环万绿湖秘境深度体验游发展,积极打造全域旅游的河源样本。据统计,年至年,河源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4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余佩蒋才虎赵文君通讯员陈殷黄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