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伟大时代的勇毅之举,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河源积极顺应以改革促发展的历史潮流,牢牢把握正确改革方向、科学分析改革形势、精准确定改革重点、严格落实改革责任,改革在抓落实中稳步推开,成效在抓落实中逐步显现,形成了一批优秀改革创新典型经验。为鼓励各级各单位继续探索改革创新,推出更多具有首创性、引领性、实效性的改革举措,即日起,“河源政研”开设“河源改革优秀案例展播”专栏,分批展示年度改革优秀案例,敬请垂注!
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为培育“五大产业”提供用地保障
市自然资源局
摘要:我市聚焦工业用地配置领域供地机制与用地需求不匹配、新增建设用地资源匮乏、产业园区存量用地低效、全周期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创新产业园区用地盘活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简化工业用地批征供用审批流程等措施,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在整治盘活一批存量工业用地的基础上,构建了灵活高效的供地制度,实施了工业用地批征供用全流程改革,建立了预告登记制度等,探索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具弹性的产业用地运营管理机制,逐步构建我市集约高效的产业用地政策体系,促进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市培育“五大产业”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
01改革背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对产业用地政策和用地空间提出了新要求,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市仍存在供地机制与用地需求不匹配、存量低效用地量大、土地利用效率低、新增建设用地资源匮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在供地机制方面,我市仍采用传统方式供地和用地,土地出让年期与企业生命周期不一致,无法适应新业态、新产业对工业用地使用需求。在存量用地方面,我市产业园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低、闲置低效用地量大,达不到园区容积率和亩均税收标准。在新增建设用地后备资源方面,当前国家和省推行增存挂钩政策,年省预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亩,剩余用地指标需要通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的方式来获取,导致产业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市委提出,要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省级试点为牵引,主动对接两个合作区改革、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和“双区”改革,统筹部署实施一批系统性集成性改革,提升改革整体效能;要主动承接两个合作区的辐射带动,对接产业联动传导,加快构建河源现代产业体系。因此,我市利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通过创新产业园区用地盘活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简化工业用地批征供用审批流程等措施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障碍,促进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市培育“五大产业”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
02主要做法(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年7月,我市出台了《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整治提升存量产业用地0亩。在全面摸查的基础上,将我市未实现高效利用的产业用地分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可提升产业用地四类,提出包括“增存挂钩”、限期动工、奖励收地、征缴土地闲置费等盘活措施。制定了11条产业用地盘活利用奖励政策,包括自行升级改造建设高标准厂房货币奖励,通过出租等方式新引进项目按财政贡献量奖励等,以调动市场主体自行升级改造的积极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二)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构建灵活高效的用地机制。为从源头上解决工业用地供地机制与用地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我市在总结产业园区整治提升行动经验的基础上,对照省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求,出台了《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通过对土地供应方式、准入条件、土地年限与价款、土地交易程序、供后管理等方面进行细致而明确的规定,确立工业用地“带项目、带方案”出让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的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三)优化工业用地批征供用全流程,提升项目落地效率。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通过下放职权、完善流程、加强进程管理等措施,按照资源要素应保必保、审批速度应快则快、报批材料应少就少、审批环节应简尽简的原则,对工业供地项目用地报批、重大项目落地保障机制、工业用地供应、建设项目报建办证等环节进行优化提速,进一步提升工业用地项目落地效率。03改革成效通过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简化工业用地批征供用审批流程等措施,极大畅通了土地要素流动渠道,深化了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了土地要素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
(一)整治提升产业园区用地亩,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产业园区整治提升行动于年7月启动,通过召开现场整治会、开展现场督导、出台奖励配套措施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县区真抓实干,整治行动工作扎实,成效良好,形成了创先争优、亮点纷呈的局面。通过完善园区惠企政策、精简供地流程、推进“三通一平”等措施,成功引进并实施了碧优选、时进科技、盛丰电子、力升树灯、恒安实业、瑞邦智能装备等71个项目;通过加大征拆力度、督促提醒动工、限期开发建设、征缴闲置费、收回土地或合作开发等方式综合施策,成功督促42个供而未用项目动工建设;通过宣传激励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成功动员30家企业开展提升改造。截至年12月底,已整治盘活存量用地约亩,超额完成阶段性任务(亩)。
(二)建立了灵活高效的工业用地供应机制。年11月,出台《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办法于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我市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更为灵活,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以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最高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供应更精准高效,通过建立“带项目、带方案”出让、新型工业用地(M0)供给、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使得对地方政府拟引入的意向用地项目可通过量身定做的方式实行招拍挂供应,解决招商引资与招拍挂机制之间的矛盾;工业用地管理更精细科学,构建起产业项目从“招商—供地—监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对项目在用地期限内的利用状况实施全过程动态评估和监管,及时推动低效用地提质改造,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能。
(三)实现了新增工业用地高效配置。建立了建设用地网上报批机制,实现用地审批事项网上组卷、初审、审查、审批“一条龙”,助推“快审”提效率。建立了重大项目月调度机制,通过定期研究跟进重大项目用地进展,切实为重大项目做好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服务。优化了供地流程,通过下放供地方案拟定和出让合同签订职权、取消市用地委员会审议工业用地供地方案环节,大大缩短了工业用地供应时限。优化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将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和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登记等管理内容相近的事项实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后项目落地时限平均缩短约60日,打通了工业用地项目落地“高速公路”,实现了新增工业用地的高效配置。
(四)建立了用地预告登记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对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百分之二十五或未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的土地,按照“先投入后转让”的原则,由交易双方签订转让合同后办理预告登记,待达到法定转让要求时,再依法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受让方可凭预告登记证明办理项目规划、建设、环评、消防等审批手续。预告登记制度为闲置工业用地提供“先投入后转让”的政策出路,为工业用地高效盘活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