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年度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典型案例公布,我市仙坑村八角楼修缮工程和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修缮工程,潮州市海阳县儒学宫大成殿修缮工程,南越国宫署、南汉宫殿和水井遗迹本体保护工程,从全省申报的1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选典型案例。此次仙坑村八角楼修缮工程的入选,是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又一成果。
走进河源探访“古色”
河源,是最早的客家聚居地之一,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秦置龙川县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至今,河源拥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项,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个,馆藏文物5.6万多件,省级评定三级以上多件,23个省级古村落。河源是恐龙蛋化石藏量全球第一、馆藏量最多的地方,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华恐龙之乡”。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林寨古村落等一批批极具地域特点的客家民居渐渐为游客所知,紫金花朝戏等一个个非遗项目逐步走进百姓生活,一条条线路上榜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河源,探访“古色”河源,感受河源的多彩文化。
客家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刚刚入选年度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典型案例的仙坑村八角楼修缮工程所在地——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就是我市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成果之一。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内,有20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围屋,古建筑和客家文化遗产保存完好。其中,八角楼作为仙坑村最早的古民居,是目前所发现的东江流域历史最早、防御性最强的客家民居建筑,被列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河源客家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仙坑村的八角楼和四角楼见证了仙坑村先民筚路蓝缕、营村建寨的历史,是研究河源客家古村落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八角楼正立面修缮前八角楼正立面修缮后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通过深圳市盐田区的牵线搭桥,万科集团出资对仙坑村八角楼、四角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缮,并将八角楼打造成客家建筑艺术景观和古迹游览景点,将四角楼打造成客家生活场景和古迹游览景点,在充分保留原有历史建筑特色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时代活力。如今,仙坑村八角楼成了河源网红打卡地之一,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打卡。
佗城古镇“搭乘”高铁
与仙坑村一样受市民和游客青睐的还有龙川县佗城。作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佗城古镇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7处。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优先”,传承历史文化文脉,对佗城古镇进行升级改造,修缮了北城门、学宫、佗城影剧院、龙川商会、龙川考棚、西门码头、明代古城墙、越王井等一批文物古迹,在保护开发的同时,注重挖掘赵佗文化,擦亮赵佗文化品牌,进一步讲好赵佗故事,深入挖掘开发佗城客家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
佗城成为学生研学热门地冯晓铭摄
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我市将佗城古镇保护开发与高铁新城规划、温泉开发、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融入河源“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抓手,加快完善佗城古镇基础设施建设,以整体保护为基础,多年的文化发展为脉络,田园风光为基底,文旅度假为主导,研学旅行、文化创意为辅助,打造自然景观独特、文化氛围浓厚、休闲项目丰富、服务设施完善,集古城体验、生态休闲、教育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特色古镇样板。近年来,随着佗城古镇旧貌换新颜,特别是赣深高铁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领略古城魅力。据统计,近三年,佗城景区共接待游客31.03万人次。其中,研学总人数约10万人次。
记者:谢少娜
编辑:林梓楷校对:李雪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