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门市行政区划史,钟祥京山自成一体,当阳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荆门市行政区划范围。先秦时期,今荆门市地区属楚国,秦国并楚后,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不过秦朝时其境内并没有县级行政机构治所,直到西汉时期。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荆门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分属南郡和江夏郡管辖。当阳县,西汉置,即今当阳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的当阳县城位于今荆门市西南,东晋时移至今址,延续至今。编县,西汉置,位于今荆门市西北。南朝梁时废,未延续下来。云杜县,西汉置,位于今京山市境内。西魏时废,未延续下来。东汉上图为公元年东汉时期。此时今荆门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分属南郡和江夏郡。南新市,东汉置,位于今京山市东北。南新市不是“市”,而是当时北方有新市县,于是取名为南新市。南新市后改为富水县,再并入京山县,未延续下来。西晋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笔者上图标记遗漏一个石城县,东吴置,位于今钟祥市城区,即今钟祥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后改名为长寿县,明朝改为钟祥县,延续至今。隋朝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荆门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县,分属三郡。南北朝时期大量置县,于是到了隋朝统一之后,今荆门市境内竟有十县,不过其中章山、乐乡、蓝水、汉东、丰乡、富水、汾(上草下汾,打不出来)川等县持续时间并不长,故不累述。竟陵郡,西晋元康九年(年)析江夏郡置,治石城县(今钟祥市),后改为郢州。竟陵郡是第一个本土地级行政单位,其治所长期在今钟祥市。长林县,东晋安帝置,初名长宁县,隋开皇十八年(年)改为长林县,即今荆门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县城位于今荆门市西北,北宋时移至今治,延续至今。京山县,西晋惠帝时置,初名新阳县,后改角陵县,隋朝时改为京山县,即今京山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唐朝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此时今荆门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分属三州。郢州即上文的竟陵郡改来,此时的治所在京山县,大概持续了一百年时间,后又改为长寿县。北宋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此时今荆门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分属两地。荆门军,五代南平国置,辖区还包括当阳县(今市)。东部的两县则还是属于郢州,郢州也只有这两县,治所又回到了长寿县(今钟祥市)。军是始于五代,盛于两宋的一种行政单位。之前有读者问我是不是写错字了,应该是“郡”而不是“军”。元朝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与北宋时相比,行政区划并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有所改名。荆门军先改为荆门府,后改为荆门州。而郢州则改为安陆府。明朝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明初安陆府先降级为安陆州,嘉靖十年(年)升为承天府,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能升为承天府,则是因为嘉靖帝出生于此。荆门州则降级成散州,类似如今的县级市,属承天府管辖。清朝上图为公元年清朝时期。清乾隆五十六年(年),荆门州升为直隶州,又成为地级行政单位。辖区还包括今当阳、远安等地。明朝的承天府则是在清顺治三年(年)复改为安陆府,辖区如上图。建国初期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我误标为建国初期。此时今荆门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襄阳道管辖。年荆门划属荆宜道,年道废。建国初期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年解放后,置荆州专区,今荆门市地区均属荆州专区。年改置荆州地区。年析荆门县城关镇及近郊置荆门市(县级),还是属荆州地区。年撤销荆门县,并入荆门市,同时升为地级市。当代随着年钟祥和京山划入,年改设沙洋县,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荆门#纵观荆门市地区行政区划史。其境内最早建制的几个县,除了当阳县均未延续下来,不过当阳县如今已不在荆门市境内。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钟祥市行政建制的历史最为悠久,且长期是地级行政治所。在行政区划史上和京山更为亲近,二十多年前方划归荆门市。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这种情况下两地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笔者持怀疑态度。笔者非湖北人,不知对否,有没有读者告知一二。最后再说说荆门市,从行政区划史上看,无疑和当阳更为亲近,但如今分属两地。与历史上互不统属的钟祥、京山走到了一起。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湘、贵、浙行政区划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