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广东革命老区河源啸仙故里产业兴农
东源县义合镇阮啸仙纪念大桥
曲滩村“义合精酿啤酒工坊”
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的阮啸仙纪念馆。在纪念馆内,他们认真地听着讲解,一面做着笔记。带队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全部来自河源市区,这次参观是他们“红色研学”之旅的一部分,在参观结束后他们还将参观下屯村当地的红色遗址,进行团队训练。这是河源革命老区开发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河源积极开发本地红色资源,撬动乡村产业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丰硕成果。
端上“旅游碗”吃上“红色饭”
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的下屯村是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的故乡。过去这里交通闭塞,村民出入困难,跨越东江只能靠几条摆渡船。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大受影响。顾小岳是广东省审计厅派驻义合镇下屯村第一书记,回忆起5年前的下屯村,他印象深刻。“当时进村的道路泥泞不堪,进村很不方便,村民出行主要依靠东江上的渡船。我是一名审计人,而阮啸仙是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我决心要和当地群众一起把下屯村建设好。”顾小岳说。
顾小岳告诉记者,省审计厅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对下屯村的道路设施、污水处理、公共卫生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考虑到下屯村拥有阮啸仙故居和阮啸仙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下屯村决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让老百姓端上“旅游碗”吃上“红色饭”。伴随着当地交通设施的完善和村居环境提升,党政机关单位红色教育、青少年红色旅游、儿童研学等红色文旅项目纷纷在下屯村落地生根。经过省审计厅的对口帮扶,年,下屯村的集体收入从年的3.8万元提升到40多万元,今年预计可达70多万元。
年,广东省委组织部确定下屯村为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先行试点。下屯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而东源县义合镇阮啸仙纪念大桥(原义合东江大桥)及其连接阮啸仙故居的道路工程也基本完工,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乡里产佳酿民宿振山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指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曲滩村独辟蹊径,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建立精酿啤酒生产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曲滩村“义合精酿啤酒工坊”,一股清新的麦香扑面而来。据悉,该项目是深圳市贸易促进委员会按照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部署,结合义合镇发展规划和水土环境气候特点,利用曲滩村集体自有土地建设而成的扶贫产业项目,投资约80万元。该项目引进“美式三器啤酒精酿”等高端先进的设备,生产有“小麦啤”“皮尔森”“世涛”“IPA”等各类啤酒。目前月产啤酒达1.8吨,主要销往河源市内的餐厅、排挡。这家精酿啤酒坊不但为当地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教给他们酿酒技术,每年还可为曲滩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
曲滩村山清水秀,竹木广茂,是旅行避暑的好地方。曲滩村党委因地制宜,引进专业管理团队,以村集体土地、资产入股,打造了竹里馆民宿园。据竹里馆民宿负责人罗俊超介绍,竹里馆民宿园占地56亩采取“企业+农户入股”的运营模式。园内设置有住宿别墅、自有养殖场、沙滩戏水台、烧烤野餐区、漂流区等设施,可满足家庭休闲、个人度假、集体团建等需求。园区不但向村民提供分红,也为他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集中资源培育品牌
在东源县义合镇,有一家顺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家看上去不起眼的合作社却集赤灵芝科研、栽培、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据合作社法人代表李水添介绍,合作社年开始正式运营,厂房占地共有多平方米,农户共30多户,每年生产菌孢30万袋左右。农民收益按照股金每年进行分红,占股最多的股东股金20万元,一年分红可以达到6万元。占股最少的股东股金5万元,每年也可以拿到1.5万元的分红。“我大半辈子都在从事这个行业,对产品的培育、销售都有经验。村民一起合股,资金多了,生产规模大了,利润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李水添说。
记者还注意到,河源有的革命老区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集中本地区的资源培育龙头产业。河源市紫金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更是中国茶业百强县,当地已有多年植茶历史。近年来,紫金县通过“扩规模、提品牌、拓市场”的综合手段,让茶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该县“紫金蝉茶”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名录”,品牌价值达34.8亿元。而紫金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茶产业综合产值分别由年的1.8万亩、3.1亿元增加到年的5.03万亩、10.06亿元。该产业也成了拉动该县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火车头”。(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浩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