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落东源县仙坑村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18/4476482.html

仙坑村位于广东省东源县县城东约60公里处,隶属东源县康禾镇,南距康禾镇圩街约12公里。始建于清,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金锅形,面积约公顷,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20多幢、古街道街巷7.5公里、古墓2座,古井3个,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代表性古建筑主要有八角楼和四角楼。全村常住居民余户共多人。

仙坑村四面环山,山林茂密,濂溪河(亦称康禾河)由南向北从村落中间穿过,汇入东江。河两岸各有一条纵向的主村道,村落即以这两条村道为主要骨架,构成以河西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体系。村落的古建筑多为悬山式瓦顶砖木结构,客家围屋式布局,木雕、石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建筑空间变化灵活,风格朴实,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河源特色的客家古建筑。

仙坑村得名颇为传奇色彩。相传古时仙坑一带,山峦峻秀,绿水逶迤,久为姓安居乐业之地。孰料天有不测之风云,忽一日有凶神恶煞携乌烟瘴气赶来,涂毒生灵,当地乡亲苦无驱魔除妖之策,恰有仙人骑马路过,见此情景即仗剑施法,赶走妖魔。乡人为感谢仙人帮助,遂改村名为仙坑,并把村西北的山峰命名为仙峰,以示崇敬不忘之意。

据《南阳叶氏宗谱仙坑叶氏仰东公裔下谱牒》(下称《仙坑叶氏宗谱》记载,仙坑村的最早居民有好几姓,并无姓叶,人口也不多,只有几户人家。仙坑叶氏始祖仰东公率家人初迁仙坑时,曾向一郑姓人家借了几间老屋居住,由此或开荒垦地,或购置田地,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家业已初具规模。至第四代,已拥有田产多亩,每年可收租谷三四千担,上交田赋一千余担,深受朝廷嘉许。

八角楼建于清乾隆庚子年(年),历时16年建成,距今有多年历史,是仙坑最古老的建筑。该楼是一座回字形的方形围屋,因里外各角上设有八个碉楼,故被称之为“八角楼”。该楼外墙从底部起到2米多高处,都是用切割整齐细致的长条形麻石砌成,故又被称之为“石楼”。围屋的主体部分自西向东依次是庭院、下堂、中堂、上堂,一共有70多间房间,19个天井。厅堂之间用走廊相通,既保持了每户人家之间的相连性,又安排得疏密有度,公共地方与私人范围有了基本分割,体现出客家人的“家族”中心理念。

八角楼以四堂四横布局结构为设计理念,分上下左右四杠,每杠的对称点上建有碉楼,这四座碉楼,与外墙的四座碉楼分错而立。

八角楼外墙有80多个枪眼,还有28个既是观察口,又是防御口的炮眼。从围屋外的一方半月形水塘到厚实高大的麻石围墙,足以令人感到其建筑的完善以及可远观而不可近前的威严。

八角楼的雕刻艺术亦令人叹为观止,在许许多多的客家民居里,梁柱窗棂都会雕上花草虫鸟,龙风呈样等图案,但这座石楼的雕刻却显得以众不同,其雕刻都是以双凤为主题的,基本上没有龙雕的存在。从雕刻的图案中看不到一点重男轻女的陋习,这种思想是少有的。这里的木雕、石雕、灰塑、壁画,可说是工艺独特,美轮美奂。象八角楼这种建筑规模宏大,建设工艺巧究,及其强烈的防御系统,这在河源古建筑中是为数不多的。

仙坑村这种在中轴线上建有门和堂的门堂屋建筑,并非一般普通平民可以居住,而是那些受过科名的书香人家或曾为官宦的阀阅门第才有资格建造。八角楼堂号为“大夫第”,正是因为其家祖上有曾任五品官阶之人,建此楼也正是要求后辈牢记祖上的贤德,以此激励后人发扬贤德,奋勇前行。

四角楼正门

四角楼建于淸嘉庆年间,年曾作修缮。坐东北向西南,建筑平面布周呈方形,总面阔77.8米,总进深61.2米,建筑占地面积.36平方米,由四堂四杠横屋加碉楼和屋前半月形池塘组成,属四角围屋。四角楼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为全屋共有36个天井、间住房,恰好合成《水浒传》三十六天罡、一百单八好汉之数。

其正门堂内挂有“聚星一门”牌匾,“聚星”的谐音是“七星”暗寓建屋人叶景亭生有7个儿子。在这种精妙的设计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当初建造者的良苦用心——希望七子能像当年梁山好汉那样团结一致,互相支持,共同前进。

四角楼的排水系统亦带有风水观,以九天二十七井为总布局,排水道弯曲且带小滤池,滤口多用金饯为排水孔形状,这样既维持了整座围屋地下排水的整体循环和畅通,又能满足人们“水去财留”的思想观念。

在四角楼里兜转,感触最深的是房间数字和牌匾,如“”、“7”、“荣封第”、“星聚一门”、“笃庆堂”等,无不让人感受到中原客家民系诗礼传承的深序文化积淀和对文化的追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