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洞浪漫相遇桃源故乡人民资讯

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乡村名片

三洞村

三洞村地处龙门县城东部,距县城7公里,与河源接壤,三面环山,风光迤逦,土地总面积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亩,山地面积亩,森林覆盖率%。其中,杉、松、杂用材林00亩,经济林00亩。地貌地形以山丘为主,下辖井头、吴屋、冼屋、余屋、棚前、上围、廖屋、坑尾8个村民小组,共户人。年,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年,获评“龙门县文明村”。三洞环境优美,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民通过种植果蔬增收致富,有著名的社稷坛,出产龙门年桔、梅菜等特色产品。

“青山环抱,小溪淙淙,源远流长。神秘的社稷坛,美丽的传说,世代传唱……我在三洞等你,等待一次浪漫的相遇,等你一同走进,走进梦里故乡。我在三洞等你,等待一次久违的相聚。”旋律婉转悠扬,歌声清澈,由龙门中学原校长、三洞人余谭能作词,龙门县音乐家协会会员刘小青谱曲,龙门青年歌手朱洁仪演唱的《我在三洞等你》,让三洞一名不胫而走。“未见其村先闻其声”,不禁让听者遐思万千,心驰神往。

龙门城市化进程加快,县城东部的楼盘拔地而起,再往东数公里,远离城镇中心的乡村,基本保持着原始的农村风貌,与河源市东源县交界的三洞村,便是其中一个。

走进三洞村,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小盆地内村舍俨然,流水潺潺,花木悦目。这片宛若世外之境,曾是龙(门)河(源)道上重要驿站,留下了古驿道、古窑址、社稷坛等古迹,展现三洞久远的历史。而在砍伐木材、栽种年桔、耕耘梅菜等农林产品的道路上,三洞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建设美好家园,写下一段龙门农耕史。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三洞人砥砺前行,希冀踏上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快车,发出“我在三洞等你”的邀请,自信热情迎接八方游客。

十八姓

多姓村民和谐相处

从龙门县体育馆旁拐入一条村道,龙门新城区的繁华渐渐变成背景,前方山重水复,一派田园风光。往东面河源方向继续前行,似在探寻无人之境。

当群山环绕的三洞村落出现在眼前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从现实中走来——绿树与蓝天交相辉映,干净整洁的村道,随处可见文化墙和绿化景观,格桑花迎风摇曳、点缀其间,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掩映山前,显得格外宁静温馨,古朴典雅的村头凉亭下,老人们唠着家常,庭外溪流生紫烟……

独守一方水土的三洞,民风淳朴,下辖吴屋、冼屋、余屋、廖屋等单姓自然村,聚居在一个小盆地里。按照村民的说法,三洞有“十八姓的兄弟”,这是一个多姓生活并和谐相处的乡村。

至迟在元代,三洞就有人来开基耕耘。根据《广东省龙门县谭氏族谱》,龙门谭氏始祖、南宋进士谭瑞奇七世孙谭保恙为谋后人基业,于元代期间从双厦迁出,看见麒麟寨山背后的三洞风景宜人,遂定居于此。谭保恙将在三洞至留洞的所有山田开辟耕种,家里人力不足,就请来长工开荒耕种。到了元末明初之际,谭佐卿才从三洞迁至江厦“瓜仔落棚”之地开基。

三洞今天多姓共荣,是当年各方姓氏前来开基耕耘的结果。三洞村民介绍,三洞余屋余姓乃北宋名臣、韶关余靖一脉,几经辗转,于六百多年前迁至龙门蓝田余村,以余景九为始祖,后世又移居新丰,之后分枝到三洞。

另外,三洞冼姓村民来自紫金,吴姓村民来自河源。在明清两代,三洞各自然村落相继形成。

修于清道光年间的《龙门县志》有载,“大笼鸡之东,则为李三峒,余、冼、吴三姓,属冈厦堡。”明代龙门县设立后,有环城十八寨,明万历年间,龙门知县改寨为堡。“冈厦”即今天的江厦。

该县志又云,“堡都,保也,设为保障,共相保守之义也。……十八堡之民,近城而善良。”曾经隶属“冈厦堡”的三洞,其村民自古团结善良。

另外,“峒”的意思指山中的小块平地,一般是地处偏远、人烟寥落的地方,后来“李三峒”村名演变成为“三洞”。在民国《龙门县志》中,三洞改设“三洞乡”,这说明,民国后,三洞一名已经出现了,但“洞”,仍是地理位置较偏僻的地方。

即便到了今天,进出三洞村的主干道仅有一条村道,交通条件仍然是制约三洞发展的瓶颈。

边界地

古驿道旁存古窑址

因为地理位置原因,三洞的社会经济有其独特性。三洞先民昔日的刀耕火种、营建村落、生产生活,留下了不少的地表文明。

年,考古人员在三洞村黄狮岭南坡山脚发现堆积瓷片,还发现窑壁。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鉴定,这些瓷片是明代烧制的,三洞窑址被公布为龙门县域内发现的首个明代窑址。

三洞窑址地表面积约0平方米,散落大量瓷片及匣钵残体,还有窑炉砖壁。考古人员在地表采集有青瓷碗、盘、碟、擂缸等,个别瓷碗内底印有“福”字。考古人员推断,该窑采用匣缸装烧,瓷器火候较高,质量较好,是研究明代当地陶瓷生产的宝贵资料。

三洞窑址的薪火始于何时又熄灭于何时?窑工和制窑师来自何方去往何处?在这炉火与泥土的交融中,三洞先民为之付出了多少智慧与汗水?所生产的瓷器是官用还是民用?当人们在博物馆里观摩来自三洞的明代陶瓷残片,不禁心绪飞扬,浮想联翩。

三洞窑址所在地位于龙门古驿道支线——黄狮岭古道旁。站在黄狮岭古道眺望,远山如黛,连绵不绝,令人心旷神怡。由于受群山隔断,三洞与接壤的河源至今还没有直通公路。翻过眼前这些山头便是河源地界,与之接壤的是河源市东源县新回龙镇留洞、小径两村。龙门河源两地山水相连,在三洞的体现尤为真切。

黄狮岭古道是旧时龙门、河源两地邑民交流、商贸通道,也是龙门连接河源的重要通道和红四师等红色队伍的重要转移通道。这是一条由麻石条、鹅卵石铺成的通道,道路旁还设有数个凉亭。

根据年5月龙门《星光报》的报道,龙河道上即黄狮岭古道客商来往,常遭匪徒道上拦劫,甚至一周内出现两次同类案件,客商被洗劫一空,只好报案。龙门警察出动追捕,奈何匪徒躲至河源山间,只好折回龙门。从当时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的龙门河源边界地方管理混乱,当局已鞭长莫及。

黄狮岭古道在二三年前还在“服役”,不过,随着龙门至河源交通的完善,古道渐渐冷清。河源人挑着担子,担子里摆着一米长的大鱼,前往龙门县城集市贩卖的情景,成为不少老三洞人的集体记忆。

在山林间穿梭的黄狮岭古道,现存约8.4公里,被写入《惠州市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规划(—)(草案)》,作为10处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线路之一进行重点发展培育。

社稷坛

广东少见,见证农耕文明发展

三洞村让人惊艳的,还有黄狮岭古道边的清代社稷坛。社稷坛位于三洞村井头村民小组村道旁,坐南向北,高高耸起的一对华表格外引人注目。左华表刻“社稷咸安保障一方资地利”,右华表则刻“民人共乐用成百谷藉神恩”。

三洞社稷坛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是龙门县迄今为止发现的首个保存完好的古祭坛,此类祭坛在广东省范围较为少见,年10月,被列入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后在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入选“百大新发现”之一。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古时的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

在古代,社稷坛也是郡县的公共设施,春秋二祭。龙门县城城西原有社稷坛,坐南朝北,明万历年间知县李万宁曾经复建,社右稷左,异位同坛,每年中秋上旬,县官率属官致祭,祈祷“芃芃松柏,巩磐石于无疆;翼翼黍苗,佐神仓于不匮。”

龙门县官方社稷坛久废,位于城郊的三洞社稷坛显得尤为珍贵,让这种古老习俗得以保存。

与古时君主拜祭的社稷坛甚至县官祭拜的社稷坛相比,三洞社稷坛的规格形制有较大的差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洞社稷坛宽6.9米、深6米,占地面积约41平方米。

乍一看,三洞社稷坛外观像是一座古墓,砖石结构,坛身青砖砌筑,大理石华表柱,分祭台、祭坛、月池三级构建。社稷坛中间有神龛,碑文刻字“本境社稷灵官大帝之神位”,神龛之上有鳌龙含背纹理。社稷坛的华表石柱尤为特别,约有7米高,由四方斗、八边方箍和圆箍分为四段,象征“天圆地方中八卦”。旗杆夹有落款“光绪二十一年季冬月吉旦”。

每年农历二月,三洞村民就会自发组织到社稷坛祭拜,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农历十二月,村民再到此地叩谢。除夕夜,村民则挑着“三牲”、带着酒水到社稷坛祭拜,到年初一,村民又要到社稷坛去烧香祭拜——祭拜的物品不能带有荤类的食物。

旧时,三洞村民在春节期间祭拜社稷坛的活动要持续一段时间,从除夕延续到次年正月初十左右。村民还会在田里搭棚、请人唱戏,叫做“年戏”。每隔几年,做“年戏”的规模就要扩大,被称为“大戏”。做“大戏”期间,村子非常热闹,到处都是来探亲访友的人。

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的三洞社稷坛,如今修葺一新,为反映龙门清代乡土风俗与社会情况提供了珍贵实物。社稷坛,成为三洞数百年农耕文明漫漫长卷中的生动注脚。

木与桔

“斧头仔一响,好过当县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在山清水秀的三洞村民,多年来靠耕种为生。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洞村民大多以到河源伐木为生,各个自然村均组成砍伐队,背着斧头等工具,翻山越岭,沿着山路进入河源留洞等地砍树木、竹子。他们以集体的名义劳作,将砍伐的木材、竹子再沿山路运回龙门售卖,经营所得用于购买集体粮食和生活用品。当时,一支砍伐队一天所得可达十多元,日子宽裕,而县里的政府工作人员最高月薪才28元。因此,当时三洞村流传着一句俗语“斧头仔一响,好过当县长”。劳动所得上缴公家后,队员每天还能分到两三毛钱,用于帮补家计。

前往留洞村的山路异常崎岖,需历时一个半小时。当时,这条路也成了留洞村民前往龙门县城投圩探亲的首选路。上世纪70年代后期,砍伐队集体劳作的情景不复存在。随着村道的延伸,沟通三洞与留洞的山路也渐渐被荒草淹没。

三洞村廖屋村小组财塘山上,有一棵百年老桔树,年年岁岁,桔子红红火火。

改革开放后,三洞村民逐渐以种植为生。三洞村土壤肥沃,常年雨水充沛,种植年桔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有不少村民种下了年桔,成为“中国年桔之乡”龙门县年桔产业中的一环。高峰期,三洞村平均每户人家的年桔产量有七八万斤。年桔上市时节,三洞漫山遍野都是挂果的桔树,红红火火。

就连龙门县残疾人协会种植基地也选择了三洞,由“中国好人”程木华牵头,开辟50亩的年桔种植基地,由17名残疾人打理,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程木华常向人推介,“我们的果树全部是有机肥种植,再加上龙门的好山好水,果子吃起来就是酸酸甜甜的天然味道。”

受市场和种植面积缩减等影响,龙门年桔的销售价格偶尔会出现波动,但天然味道三洞出,实非过誉。-05-2:00:00:0968312三洞浪漫相遇桃源故乡/enpproperty本文来源:惠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