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逵哥影说河源今昔新市区从沿江路开始

河源新市区的开发建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年,河源最早的城市规划图。

年12月3日,省委下文成立河源市建市筹备组,组长:原惠阳地委副书记朱友植;副组长:原肇庆地委副书记张凯;成员:原河源县委书记潘仕心。

年代初,新丰江北岸,沿江路(今沿江中路),河源新市区第一条市政马路。右下为待拆迁的任屋(年新丰江水库迴龙移民村,曾叫河头生产队、太阳升12生产队)

年1月7日,国函〔〕6号文《国务院关于广东省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正式批准设立河源市、清远市、阳江市、汕尾市四个新的地级市。

年,沿江路(今沿江中路)。在建的楼宇分别为河源建设银行(左)、河源工商银行(右)。

河源设为地级市后,辖源城区、郊区、和平、连平、龙川、东源、紫金。原河源县一分为二——源城区、郊区(年改为东源县)。上述县、区在河源建市前均原属惠阳地区。

年11月11日,市委、市政府大院,“河源市28个项目奠基竣工庆典大会”举行。

年3月2日,河源市委市政府在原河源县政府招待所大门前正式挂牌成立。

年6月,茶山公园北,建于年代初的市委、市政府部门机关干部宿舍楼(俗称“老九栋”)。

建市的头两年,市委、市政府机关分别驻原河源县委小所(县委招待所,今源城区政府大院内)及原河源县政府招待所(今源城区“城市花园”)。

年7月,新风路南端,建于年代初的楼房。

建市后的第一个重要事项就是新市区的建设——选址、规划。

年,新风路南段片区。

年8月9日,市委、市政府首次专门开会听取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汇报,对规划进行讨论研究。

年8月,河源新市区首个公园——茶山公园,建于年代后期。电视塔座基处年代前有一座碉堡,本地人称此山为“碉堡山”,可眺望东江、新丰江汇合处片区的三江六岸;“碉堡山”南靠江处为龙津渡口,系清代前“河源八景”之一—龙津晚渡。

年9月10日,新市区建设开始动工,第一期开发工程为0.66平方公里,即现在的茶山公园沿江路(今沿江中路)片区。

年,以梧桐山为背景,东江、新丰江汇合处,左下为市委市府大院,可见当时连通河源新老城区的新丰江上的浮桥。左前方江岸小平原,为水稻田或甘蔗地,清代前的“河源八景”之一—“东埔春耕”;背景中的梧桐山亦是当年“河源八景”之一—“梧峰夕照”。

新丰江北岸是河源新市区的起步区域,年完成的沿江路(今沿江中路)是河源新市区的第一条市政马路,东至浮桥北岸,西至国道,全长约1.5公里。

年1月,建设中的珠河大桥,此桥为珠海市政府帮助支持建设。

与此同时,在沿江路中段,由政府投入,在大同路南出口,西建有6栋供市领导居住的小楼,俗称“常委楼”,东建有9栋六层高的干部宿舍楼。

年6月,珠河大桥北岸的临时牛市,左边烂尾楼为“金都酒店”(今“翔丰国际酒店”)。

当时,市委、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关的干部多为县属干部上调至市机关,他们的家大多仍在县城,因此在建市之初,每逢周末,他们就要返回县城老家与家人团聚。

年,新丰江北岸,沿江路(今沿江中路)。

年3月2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整体搬迁至新市区沿江路的新建的大院办公。

年8月,新丰江北岸,沿江路(今沿江中路)。

此后,河源新市区的扩张、发展主要是向北、向东。

年8月,以桂山、笔架山为背景,河源市区的新丰江两岸,右下为沿江中路。

黄玉逵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