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焕阳通讯员黄志青今年五一假期以来,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寨子村、寨下村“热闹”起来,该村万绿湖畔因水位下降而“浮”出的两座明代官宦古墓,引来众多当地市民和珠三角游客好奇探看和考究。当地市民和珠三角游客为何如此感兴趣?皆因这两座古墓有“状元地”的民间历史传说。田野文物考察时无意发现目前,万绿湖水位线已下降至20多米,为新丰江水库建库后50多年来的历史水位最低点,湖面下众多的古建筑遗址以及各朝代的文物纷纷“浮”出了水面。今年五一前夕,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考古队员在粤赣古驿道东源县双江镇寨子村水下路段附近进行田野文物考察时,又意外发现了两座长年淹没在水下的明代官宦古墓。中国当代文博专家、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称,古墓葬被及时找到和发现,这对当地一直有“明代状元黄士俊”的民间故事传说却无文物佐证,无疑又初步找到了一处人文历史的实物依据。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告诉记者,随着万绿湖库区水位的逐日下降,“浮”出湖面的文物“宝贝”也相继被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的考古队员发现和捡拾。杜衍礼称,双江镇寨子村村民近日根据多本源自清代、民国和近年延续编修的《双江黄氏族谱》记载,在一处名叫“黄蛇抢蛤”和“黄蛇听蛤”的水下山头上,先后发现了这两座明代官宦古墓,并及时告知了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考古队员前来田野文物考古调查。当地村民黄欢荣告诉记者,两座明代古墓仅为一山之隔,为两父子墓地,黄欢荣称,除西边的一座古墓墓碑被湖水长年侵蚀或由于其他原因有残缺而难以辨认完整字迹外,其中东边的一座古墓的字迹依稀可辨,记者昨日在该墓碑看到,里面刻有“明始祖诰封翰林院侍读内阁学士”“同治十三年××月××吉日重修”等字样,黄欢荣随后对照清朝光绪三年编修的《黄氏家乘》、民国27年编修的《桥头黄氏族谱》延续记载的内容,得知此墓地系双江黄氏四世祖黄顺和之墓,另一墓地则是黄氏五世祖、黄顺和长子黄宗政之墓。根据该族谱记载,黄宗政生圭、总(匆)、旬三子,其子孙全部迁居顺德县“黄林鉴竹”,黄欢荣称,由此可证实顺德甘竹黄氏后人系从河源迁入。民间有“明代状元黄士俊”的传说黄东告诉记者,在东源县双江镇以及龙川县田心镇等地均有多种版本有关“明代状元黄士俊”的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其中在龙川县还留有黄士俊题写的“巫氏大宗祠”的笔迹。在东源县双江镇,民间流传的“顺德明代状元黄士俊祖籍在河源”的故事传说就有好几个,其中被编入《河源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的《黄士俊的故事》讲到,在古时的封建社会,要想参加科举会试考取功名,祖上是否有状元地是十分重要的标志,传说考状元而没有状元地(坟墓)还要担当被杀头的风险。黄士俊在知道自家祖上有状元地的情况下,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年)赴京参加会试,会试后榜上有名,并在殿试时,他又获得丁末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被钦定为状元候选人,黄士俊时年37岁。接着,京城派官来广东考察黄士俊是否有状元地,黄士俊的祖父黄廷玑对京城来考察的官员说:“我们家族的状元地在河源,葬在河源南湖约小地名南木洞截坑”。考察人员随后由当地向导引路实地查看后,对当年河源南湖的秀美山水、人杰地灵的风貌,以及当地淳朴的民风,认定状元地在河源。此后,黄士俊经过会试、殿试和考察必要程序,才真正获得状元名号。其后,他入仕为官,直到入阁成了当朝宰辅,也是在广东历史上的状元,最终能做官至极位的只有他一人。“双江镇是河源市有名的西瓜之乡”,东源县双江镇党委书记陈飞燕告诉记者,在双江镇还有一个有关黄士俊的民间故事,相传明朝万历年间,黄士俊当年从顺德沿着粤赣古驿道上京赶考,途经东源双江时因脱水中暑晕倒在路边,当地乡民见状将其救起,并拿出田里采摘的西瓜让黄士俊解渴,使其转危为安。后来,黄士俊高中状元后,当地乡民遂将双江西瓜改名为“状元瓜”。顺德黄氏后裔赴河源寻亲连日来,东源县双江镇寨子村万绿湖畔“浮”出两座明代官宦古墓的消息不胫而走,接连引来了不少的外地游客和各地黄氏后裔前来察看和考究。今年五一前夕,佛山市江夏文化研究会、顺德江夏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黄河超率顺德甘竹黄氏后裔一行5人,专程抵赴东源县实地考究顺德明代状元黄士俊先祖的存属关系。黄河超经过考察后告诉记者,黄士俊是明朝万历三十五年(年)状元,距今年,天启七年(年)双寿祝贺,距今年,从双江镇万绿湖畔发现的古墓碑文碑刻来看,载明该明始祖翰林侍读内阁学士,应与黄士俊是同僚关系,或与广东老乡有关,目前只能证实是明代官宦古墓。至于是否与黄士俊祖墓有关,必须要有充足的史料证据和出土文物佐证才行。黄河超查阅了清代的地图,发现《双江黄氏族谱》记载有关“黄宗政的子孙全部迁居顺德县‘黄林鉴竹’”,其中顺德“黄林鉴竹”应该是客家语谐音,黄河超猜测其后裔应迁至顺德“黄连甘竹”,但这个地方的黄氏先民与黄士俊暂无关连。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称,民间传说只是群众的一个口头故事,历史的考证必须要有史料记载和真实的实物或文物凭证才能佐证故事的真实性,文物考古工作需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于双江镇这两座明代官宦古墓,尚待考古学家今后作出进一步考究。黄东告诉记者,从碑刻采用的红砂材质和“祥云”图案来看,这两座“浮”出万绿湖水面的古墓,与双江镇历代《黄氏族谱》记载有“状元地”的说法有一定的关联,且碑刻有“诰封”一词,印证古时只有朝廷或皇帝准许方可碑刻,另外朝廷“诰封”的对象,可以是宦官本人也可以是宦官的祖上,而根据当地《黄氏族谱》记载,古墓主人中的黄顺和及黄宗政父子俩均未在朝廷任过职,黄东猜测应是黄顺和及黄宗政的后裔在朝廷任官,才会有此古墓的“诰封”。黄东告诉记者,根据顺德与东源双江两地黄氏后裔的考察和有关族谱对接,发现顺德明代状元黄士俊祖上的第八代先祖名字与东源双江的《黄氏族谱》记载的名字相吻合,黄东称,双江镇这些考古实物的出现,对今后佐证和丰富河源的人文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和意义。但至于历代编撰的《双江黄氏族谱》为何没有出现顺德明代状元“黄士俊”名字?黄东为此猜测当年编修族谱的先民是否带着未捐款修谱的私心而忽略编著或与当年的交通不便难与迁居顺德的先民沟通有关,值得各级文物考古专家今后作出进一步考究和探讨。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