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县两级医保部门大力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探索推进“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工作。截至年底,已预付城乡居民医保基金.36万元、职工医保基金.06万元。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年对比,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就诊率由78%上升到91%;县域住院率由80%上升到86.7%;群众满意度由75%上升到96.2%;基层就诊率由52%提升到67.5%;医院出院人次中下转患者数量占比由5.1%上升到23.7%。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与年对比,医院年成为首批达到国家县级综合服务能医院之一,并于年顺利通过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其高难度(III、IV级)手术占比由21.5%上升到58.5%。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年与年对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由28.15%上升到32.98%;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由49.16%上升到67.42%。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制度设计。年以来,河源市先后出台了《和平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和《和平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年度绩效评估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改革目标、基金预算分配方法、绩效评估指标。在和平医院为核心,医院和医共体医保管理中心,医院、县妇保院,纵向以17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以间村卫生站为基础,组建成“1+2+17+”模式的一个医疗卫生共同体。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力促实现“六统一”。实现行政统一,完成了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及“十大”中心正(副)主任的聘任。做到人员统一,开展对全县医务人员造册管理及加强业务轮训,建立“和平县医共体人才池”,医院统一管理。实现财务统一,成立财务管理中心,医院总账户,各成员单位独立核算,医院统一管理。达到质量统一,制定医共体内医疗质量一体化管理方案,在分院建立联合病房及联合门诊,实行医疗、护理、院感、检验、影像、心电、病案等同质化管理。实现药械统一,全面实施药品、耗材统一集中采购。统一了全县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耗材目录,做到信息统一,制定医共体信息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实现区域内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是坚持激励约束,强化绩效评估。建立以医共体基础数据、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指标、防止出现虹吸现象、严格实行双向转诊标准、杜绝医保骗保事件、群众服务等六大项、21小项指标为评估内容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评估结果应用,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激励导向作用,并以此作为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医院和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积极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