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贫困县如何脱贫摘帽其中的艰难困苦你想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很久很久以前,背陇瑶先祖从巴拉山的故乡出发,攀过许多高山,穿过许多河流,他们朝着东南方向一路行走,沿途不断有人停下来,变成一粒种子,播种到地上,很多年后,从巴拉山朝东南方向,一路都有背陇瑶人。

后龙村是背陇瑶人聚居地,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入眼都是山,层层叠叠,逢到春天,满坡满岭的桃花李花,从山脚开到山顶,分外烂漫。然而这样一个地方却深度贫困,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而后龙村更是贫中之贫,全村人中就有人是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居广西全区之首,是广西最贫困的村之一。罗南的这本《后龙村扶贫记》讲述的就是后龙村如何从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后龙村人在精神和物质都达到质的飞跃的故事。这本书是根据真实事迹讲述,言辞恳切,故事感人至深。

是什么造成了他们这么贫困呢?

后龙村人住在山里,那些山都是石头山。满眼都是石头,耕地很少,就算是耕地,土也很薄,浅浅地铺在石面上。作物长的瘦,连杂草也瘦,贫瘠的土地喂不饱后龙村人,一年里有三四个月是在饥荒中。

后龙村的男人会经常结伴到山上打猎,打下猎物自己吃或者赶圩的时候卖了换钱。为了贴补家用,他们还会去山里挖草药、打柴火,赶圩的时候也拿到县城去卖,卖了再买回盐、火油、线、布等等。他们七天就赶一回圩,赶圩既是为了交换物品,也是男女表情达意的好途径。

山路很陡很险,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都是手攀脚蹬,一步一挪,慢慢挪出来的,更何况他们还背着沉重的东西。山路也很长很远,他们的每一步都是需要用脚走出来的。

后龙村人生存很不易,需要将人力和时间花在土地上、打猪牛羊草上,因此他们的孩子没怎么上学就回家干农活了。再加上他们自己本身没有读过什么书,对子女的教育也不重视,认为后龙山人代代都靠山生活,学那些字又有什么用?

贫瘠的土地、闭塞的交通、落后的教育,使得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既生活困苦,又无法自救,因为希望的火苗被熄灭了。这样的一群人,当命运不公时,只能遭其痛打而毫无还手之力,既可怜又可悲。

那么,如何将这群人拉出泥沼呢?

这本书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九个贫困代表脱贫摘帽、重拾希望的故事,展现了背陇瑶人独具特色的民族生活,充满了浓郁而深沉地悲悯情怀,令人动容和深思。

首先,要想富先修路。设想是修一条路将几个较大的屯都连接起来,沿途的坟墓要让,屋基要让,山场要让,土地本就不多,想要人们将土地让出来,这并不容易。于是将所有屯的群众代表都喊过来开会,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经过不断的沟通劝说,八个屯才好不容易都说通了。然后还要动员大家投工投劳,将沿路所有的障碍都一一清理,最后才是修路。公路竣工的时候,八个屯里的人几乎都来了,每个人都兴奋异常。

发展黑山猪养殖产业,养头猪,再种亩构树。猪吃构树叶,猪的粪便又能养构树,形成一个循环,后龙村第一次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县里送给村里每户一百只凌云乌鸡,让在屋旁养殖,发展庭院经济;县里农业局还给后龙村多株牛心李苗,让农户种到房前屋后或自留地,发展庭院经济。

辍学生的家庭,到家里一个个沟通、做工作,询问他们的困难,并想方设法解决,将他们一个个找到找回,送回学校。

县里对村里没有一技之长的人进行培训,会派技术人员免费教种养、电焊、厨师、搭架子、绑钢筋等等,这些不用识字也学得会。学成后,县里还帮推荐到公司、工厂去。

每一次的举措,都需要一次次的动员,反对质疑有之,困难险阻有之,但扶贫工作人员都用水一样的柔韧将它们一一化解。

除了这些,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帮扶对象都有各自沉郁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现实与残酷,但也充满了朴实与热泪。读这本书,我既为那些工作人员的无私付出而自惭形秽,也为后龙村人能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而感到安慰。这本书,故事真实感人,作者文采斐然,值得一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