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亿元广东省河长办给24个县发万里碧道

本文转自: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许张超

通讯员粤河清

4月19日,记者从广东省河长办获悉,为调动各地万里碧道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提高碧道建设工作成效,经省领导同意,省河长办对年、年两个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成效明显的24个县(市、区、镇)予以激励,并给予2亿元的资金奖励。

公平公正,分区开展激励遴选

省河长办把开展碧道建设激励作为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申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研究制订《-年度万里碧道建设工作激励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激励实施办法》),并及时组织开展万里碧道建设激励遴选工作。

经地市推荐,全省共有42个县(市、区、镇)申报激励。本次激励综合考虑广东省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采取分片区遴选。

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珠三角6市(地级以上市,下同),遴选8个县(市、区、镇)给予激励,每个县奖励万元;其余15市遴选16个县(市、区)给予激励,每个县(市、区)奖励万元。在资金安排上,重点支持粤东粤西粤北12市和惠州、江门、肇庆市,激励资金占总金额的80%。

广州乌涌碧道,将家门口的臭河沟建成美丽河湖

正向引导,贯彻落实碧道理念

在研究制定遴选评分细则的过程中,省河长办坚持发挥《激励实施办法》的指挥棒作用,科学选取了所在市及申报县(市、区、镇)的14项工作指标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充分体现治污先行、安全为重、生态优先和坚决避免过度人工化等建设原则。

比如,对申报县(市、区、镇)区域内已建成碧道出现返黑返臭,碧道建设过程对河流水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出现过度人工化的,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参与激励遴选。

对碧道建设成效指标设置30分权重,从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建设任务中选取水质、防洪达标及生态岸线3个主要指标进行评分,引导各地切实加强碧道水环境改善、水安全提升和水生态修复工作。

茂名市锦江画廊碧道

成果导向,获激励地区碧道建设成效显著

省河长办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梳理汇总,组织专家集中复评打分,经过省水利厅党组会议审议,报省领导同意并完成公示后,最终确定了获激励的县(市、区、镇)名单,全省共有18个市获得激励,覆盖面广。

获得激励的地区有以下特点:一是所在市河湖长制工作整体较好。全省有6个市是2个县(区)获得激励的,其中广州、深圳、佛山、江门市河湖长制考核连续2年优秀,韶关、梅州市河湖长制工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也走在前列。

二是碧道建设任务多、建设成效好。获激励的县(市、区、镇)平均建成碧道33公里。惠州市惠城区建成的6宗碧道项目中,5宗消除黑臭水体,1宗从V类提升至IV类,水质明显改善;汕尾市陆丰市、清远市英德市将碧道建设与中小河流治理相结合,巩固河道堤防,兼顾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陆丰金厢溪碧道、英德水边河碧道的防洪标准从未设防分别提升至30年一遇、5年一遇。

三是精品工程多。碧道建设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工作充分结合,对拉动水岸经济联动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云浮市新兴县将碧道建设与美丽圩镇创建相结合,有力带动文旅产业发展;茂名市信宜市锦江画廊碧道将沿途自然景点和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惠及4个镇13个村近10万群众,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肇庆市封开县贺江碧道以自然风光为纽带联结农文旅融合发展,创建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服务中心,年接待游客71.7万人次,旅游收入2.66亿元,入选“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省河长办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省级激励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万里碧道建设牵引推动全省水环境治理、水安全补短板、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同时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探索发展水经济新业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真正让万里碧道建设成为广东系统治水的创新举措、建设幸福河湖的生动实践,让万里碧道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靓丽名片。

及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名单

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市增城区

深圳市南山区

深圳市宝安区

珠海市香洲区

汕头市龙湖区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市顺德区

韶关市武江区

韶关市仁化县

河源市东源县

梅州市梅县区

梅州市大埔县

惠州市惠城区

汕尾市陆丰市

东莞市企石镇

江门市蓬江区

江门市江海区

湛江市雷州市

茂名市信宜市

肇庆市封开县

清远市英德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