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缪贵昌,年出生,广东省东源县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先进个人,河源日报社特聘书法家,河源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唯真守正——缪贵昌书法作品赏析
文/姚晨
岭南古邑,粤东新城。三山形胜,两江汇流;藏龙之地,一方净土。得其风而盛其水,隐其秀而开泰来。唯灵气须化毓,况天地而独钟。民淳物阜,是处万象兴动。
寻一脉清源,千年悠悠。赵佗武王,剑定南越;宋时古氏,文誉九州;代有学设,门墙紫苏,犹闻学士书声;世存文彰,奎光射斗,更见英才辈出......
多年前,北大资深教授徐寒量身打造的《河源赋》,将河源市客家文化的博大、包容、互惠、共生、人文精神阐述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要给广大读者朋友介绍的书法家缪贵昌,先生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书法家,但一定是当代具有相当学术价和市场潜力的中青艺术骨干人群。他就是在河源这片沃土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本土艺术家。尽管无法确认其是否为“客家人”,但并不影响汉文化在各民族、各地域之间的相互交融和发展。唯真守正,书法艺术的坚守、传承这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缪贵昌,河源市光明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精于行、草,诸体兼攻。先生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那个艰苦年代,年参加高考,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村里人。年加入陈集珍创办的河源光明学校,开始了漫长的教书育人之旅。“三尺讲台、撒遍人间春意”!成就孩子光明未来的校园生活,让先生触觉到传统书法墨宝的远古和清香,
遂于中年学书,初学碑帖“二王”,赵孟、董其昌诸学;再得当代名家张旭光、刘洪彪、刘颜焘、张桂光、邱仕坤,李远东等老师的点拨;先后在广东省书法院、清华大学美院书法研习班就读。近20年笔耕不辍,吸众家所长,技法日增,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书法创作体系。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王友谊先生这样评价缪贵昌书法作品:贵昌先生的书法创作走到今天这一步,深厚的文学功底不可小觑。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密切相关,文学修养是书法创作的基础,即书法创作者如果不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其作品难以刻骨铭心。书法创作中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即通过书法作品能够体现出其个人的文学修养;文学修养重在修德。正是从这些方面对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推动了先生中年学书的快速成长。
把脉楷书的“静态”与行书的“动态”,寻找到阴阳的平衡之美.
相对而言楷书表现的是静态,行书是动态性书法,既要有继承楷书结体“平正”的一面,更要有破楷书结体“平正”的一面,最终呈现出行书的“动态之美”,毫无疑问这一点贵昌先生处理得很好。
注重布局谋篇的整体协调之美
在谋篇布局方面,《墨梅》释放了很大的自由度,主要体现在疏密关系,保持一动一静的平衡之美、和谐之美。点划的粗与细、长与短、曲与直没有绝对的统一标准,字距之间、行与行之间也没有对比,在对比中求和谐,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这个变是在法的允许范围之内,突兀和粗燥都在犯忌之中。
不难看出先生在行草书上下了很大功夫,他的行草书气象浑朴莽苍,老笔粉披,酣畅淋漓,墨气四溢;细看则丝丝入扣,牵丝掷地有声,锋散而神聚。细品其作,融入“草“的成分之后,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整体布局和感觉真的就焕然一新。在创作该作品前其实整幅作品的构架已经在作者脑海中酣然成型,意到笔随,泼墨只是完成这个过程,这是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读碑临帖,不拘泥于师法
诚然,肯定贵昌先生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不可或缺。
但并不证明就是完美无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路走来,能走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贵昌先生书法若能坚持创作理念,融入更多的思想,必将大有可为。这条路想要走得更远,还有继续学习和商榷的空间。师法可以再宽厚一点,亦可加强研习碑帖,比如《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等旷世之作就是不错的选题。再比如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大唐中心颂》、《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勤礼碑》哪一碑是一样的?每一块碑,都代表了书家当时的不同年龄和书写状态,书写精神。博学多才、以史为鉴,方可成就于蔚然。
在这之前,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丘仕坤已曾给予缪贵昌作品高度评价:中年学书,能够持之以恒,崇尚传统、临帖读帖、走正路子,沿此走下去是有前途的。
缪贵昌先生利用教学之余,热心从事书法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并成立了“胜林阁”书法艺术工作室,他始终秉持“书法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到群众中去”的艺术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办展览、讲座多种形式,连续五年参加送春联进校园、进社区、到农村、到工厂活动,义写春联近千幅;为雅安地震赈灾义捐义卖数十幅书法作品;先后主办三届“河源兰亭雅会”,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助推地方各项建设事业。
随着缪贵昌书法作品的日趋成熟,社会影响力越来越高,有业界资深人士和藏家已在开始不动声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