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本文来源:福建日报」

11月20日,“柘荣高山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这将有助于提高“柘荣高山白茶”的品牌知名度、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柘荣县加快茶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柘荣将立足优异的生态禀赋和独特的品牌优势,全力培育最具潜力的生态旅游产业,致力打造全域旅游‘一城三区’格局,将中心城区打造为享誉东南的‘中国慢城’的同时,因地制宜,串点成线,构筑生态乐游区、文化风情区、茶药康养区。”柘荣县委书记张晓容说。

龙头景区兴

初冬时节,鸳鸯草场,景区主入口新落成的环形鸳鸯草场游客服务中心酒店,外观引人注目。

“酒店是柘荣鸳鸯草场旅游开发这个省重点项目的重点建设内容,于10月18日开业,致力于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康体、娱乐、购物等一站式服务。”柘荣福旅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经营部经理吴青竹说。

鸳鸯草场位于柘荣县东源乡,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草场,但长久饱受基础设施薄弱的困扰。

为打破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柘荣县围绕旅游交通、旅游厕所等环节谋篇布局,从吃、住、行到游、购、娱,完善优化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自从省道S通车后,从柘荣县城到鸳鸯草场缩短至10分钟车程,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东源乡党委宣传委员吴岩凤说,针对节假日乱停车现象,景区增设近个车位,供游客停车。

提升改造基础设施,盛景留客才有底气。目前,鸳鸯草场旅游开发项目已完成投资0.8亿元,景观小火车二期、游客综合体、生态停车场、文化景观走廊等相继建成。

“依托区域内优质的草场、峡谷、溪流等资源,以鸳鸯草场景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县域其他特色乡村旅游,以点带面,构建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柘荣县文旅局局长林发余说。

乡村旅游旺

古朴的茶坊、唯美的花墙、洁白的云端天梯……东狮山脚下的岭边亭,以清新文艺范儿吸引来不少游客。

可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随着农村环境整治提速,道路成功拓宽,颜值不断刷新,特色鲜明的生态茶村被赋予“诗歌田园”内涵,乡村旅游活力迸发。(下转第六版)(上接第一版)

村民袁郑珠此前一直在外做餐饮,看着家乡越变越好,就回村开起小吃店。“我这里专做柘荣特色牛肉丸和牛肉面,周末和节假日有不少客人来吃,收入不错。”她乐呵呵地说。

岭边亭蜕变是柘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

从龙头景区到乡村旅游、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随着全域旅游兴起,柘荣县依托黄柏、楮坪、富溪等乡镇的优质文化资源,建设集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业观光、乡村度假、研学教育为一体的魅力文化风情区。

黄柏乡通过生态农业、耕读元素与少年游朴IP文创的融合碰撞,探索“互联网+旅游+农业”的特色发展模式,黄柏村游客服务中心建成落地,“智游黄柏”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试行,游客进入线上小程序,可直观感受黄柏独特的文农旅魅力。

刚刚入选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名单的城郊乡靴岭尾村,以文创为媒,以农旅为介,发展林下经济,建设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农业观光园、农事体验和采摘游等项目。

白茶醇香浓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条件,柘荣成为闽东茶叶主产区之一,现有茶园7万多亩,这些茶园常年云雾缭绕,景色秀美。

“漫步茶园,呼吸着新鲜空气,很是惬意。”在柘荣县城郊乡岭边亭村的茶园基地,游客们不时拍照留念,连声称赞。

如何用好丰富的生态资源,走出一条茶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在茶园生态化改造上,该县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保持茶园水土,大力发展现代茶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年全县生态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

依山傍水的宅中乡,通过提质后垅村“醉美茶园”、西坪古村等核心景区,致力发展以立体生态茶园为主体、人文景观为依托、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旅融合之路,主动承接柘荣县鸳鸯草场旅游项目,延伸开发茶旅文化休闲观光点。

“眼下,我们立足茶园生态优势和优越的地理区位,深度挖掘茶文化、茶历史,建设茶园观光区、养生休闲区和茶俗体验区,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柘荣县文旅局副局长陈景说。

树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县里倾力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柘荣高山白茶’,每年都会组织茶企参与全国各类茶叶赛事、茶博会,开设独立展馆进行展出,茶叶品质受到业内专家认可,收获一批茶叶客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