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第三批广东省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学校名单》,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学校推荐,并经专家评审和公示,全省共有65所学校入选,其中我市东源县第二小学、龙川县佗城镇中心小学、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等3所学校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所学校获评为“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
那么,东源县第二小学、龙川县佗城镇中心小学、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这3所学校如何多途径实施校园垃圾分类的呢?又是通过哪些形式,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呢?一起来看看!
东源县第二小学
加强精细化管理让环保意识入脑入心
东源县第二小学积极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建立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体系,推动学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促进学校生态环境建设。让垃圾分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同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垃圾分类习惯,让环保意识入脑入心乐践行。
东源县第二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
记者了解到,该校注重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五星级班级评价活动,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每周一检查评比、每月一表彰总结、每学期一绩效考评,学期末除了表彰班级和个人,还将评比结果作为“五好”级室的重要评价依据。
东源县第二小学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桶
在处理日常垃圾分类方面,该校校园垃圾(除饭堂区域)回收按照“班级分类——后勤人员集中打包——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分类回收”的程序执行,要求保洁员严格进行垃圾辅助分拣,减少出现垃圾混装现象,出售可回收垃圾,将出售垃圾所得款奖励给垃圾分类表现突出的班级及个人;饭堂厨余垃圾由各饭堂保洁人员负责分类回收和处理,坚决杜绝有害垃圾、日常电子废弃物、餐厨垃圾等流入不法渠道;学校饭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日常垃圾产生,减轻了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量,真正做到垃圾减量化、垃圾分类化、废物回收化、环境无害化。
龙川县佗城镇中心小学
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龙川县佗城镇中心小学通过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环境保护内容,开展丰富的浸润式环保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素养。
龙川县佗城镇中心小学学生与家长一起学习垃圾分类校本课程
该校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各班上网查资料、翻阅书籍,通过图片展示、采访等方式在班里进行交流和学习,举办以“垃圾分类,美化生活”为主题的系列班会,举行相关知识讲座,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卫生文明班级、个人评选活动,以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强化推广。此外,该校还开展了以垃圾处理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手工作品比赛等活动,营造垃圾分类主题教育良好氛围。
该校在每个班级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粘贴分类标识的基础上对垃圾桶进行美化,目前已设置分类垃圾桶余个。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设立“垃圾回收屋”和成立“生态卫士”垃圾分类专管志愿队伍,建立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帐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垃圾回收屋”做好对接、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同时在“垃圾回收屋”建立“学生作品展示柜”,展示学生们在课堂上、生活上对可回收垃圾的废物改造、废物利用所创作的工艺品,引导更多的同学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
争当环境守护者助推绿色环保教育深入开展
“生活垃圾分为多少类?”“分类垃圾桶的不同颜色有怎样的含义?”“家庭盆栽废弃的树叶属于什么垃圾?”为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进行垃圾分类的观念,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让各班与少队部共同配合,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通过“举手之劳,改变世界”“小小环保袋,还我美好心愿”等不同主题活动向大家介绍垃圾分类常识。
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志愿服务队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该校利用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如坚持“一日一扫二保洁(早上打扫,中午、下午保洁)”制度,并做到卫生无死角、无环境污染源,组织学生干部每日进行检查,每周五进行一次垃圾分类情况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和现象进行批评指正,对垃圾分类到位的学生进行奖励。
学校还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县区”的要求,利用小手拉大手,发挥“1+1+1”模式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由学生向家庭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和“垃圾不落地,紫金更美丽”的倡议,让学生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送进”家庭,同时鼓励每个队员争当记录员和监督员,准备一本记录册专门记录每位家庭成员的垃圾分类执行情况,互相监督,创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来源:河源教育发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